一、考试要求
本大纲为专插本考生专门编写,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基础会计》课程是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课程任务在于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的设置、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和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理解会计要素、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和记账方法及其具体应用;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明确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和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执行程序;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大家在复习时应着重掌握会计核算的各种基本方法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 材:《基础会计》(第三版)刘雪清,大连出版社
参考书:《基础会计》(第2版)银样军,肖淑兰,中南大学出版社
《初级会计学》朱小平,徐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三、考试内容
第1章 会计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阐述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会计的目标与职能以及会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考试要求: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及会计的目标。
第2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课程内容:本章阐述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会计计量方面的问题。
考试要求: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了解会计计量相关问题。
第3章 会计职业道德
课程内容:本章阐述了会计工作组织及会计职业道德等内容。
考试要求:了解会计人员的职责,我国会计法律体系,企业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第4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课程内容:本章阐述了会计核算的方法,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特征及其关系,会计等式以及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考试要求:掌握六大类会计要素的概念、特征,理解会计等式的意义,学会分析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了哪些会计要素的变动以及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第5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课程内容:本章阐述了会计科目表包含的内容,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设置账户的必要性,账户的结构以及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
考试要求:掌握账户的结构,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和登记方法,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记账要点,并能结合简单的经济业务加以运用,理解复式记账的原理,了解设置账户的必要性、账户的基本结构以及复式记账的意义和种类。
第6章 会计凭证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阐述了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基本格式、内容,填制的基本要求和填制方法。
考试要求: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7章 会计账簿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阐述会计账簿设置和登记的必要性、账簿的分类、账簿的填制方法、错账的更正方法、账簿的更换。
考试要求:掌握会计账簿的分类,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等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错账更正的方法,了解会计账簿的格式。
第8章 制造业经营及会计循环
课程内容:本章阐述了制造业的资金筹集业务、供应过程业务、产品生产过程业务、产品销售过程业务及财务成果的形成与分配业务的会计核算。
考试要求:掌握企业资金筹集业务、供应过程业务、产品生产过程业务、产品销售过程业务及财务成果的形成与分配业务中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企业简单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9章 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及会计循环
阅读章节,不做考试要求。
第10章 账项调整
课程内容:本章阐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应计账项与预计账项的相关内容。
考试要求:理解全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在会计核算上的差异。
第11章 财产清查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阐述的是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清查的步骤与方法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考试要求:掌握财产清查的方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了解财产清查的步骤与方法。
第12章 财务报告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阐述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的必要性、构成、分类、编制要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定义、结构和编制方法。
考试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包含的项目,编制的方法;了解财务会计报告包含的内容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
第13章 内部控制
阅读章节,不做考试要求。
第14章 会计监督
阅读章节,不做考试要求。
第15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讲述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之间的关系形成的程序以及各种具体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适用范围。
考试要求:掌握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了解几大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流程。
第16章 会计电算化
阅读章节,不做考试要求。
三、考试方式与试题类型
1、考试方式:闭卷,时间为120分钟
2、试题类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填表题,综合业务题。
3、试卷安排: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3)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55%,次重点占30%,一般占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