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4年专插本地理科学(师范)专业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插班生
二﹑考试目的 《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自然地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加以运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和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基本推理判断和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进行有关推理和判断,以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的方法: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试题总数:35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指导思想: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命题的原则:题目数量多,分量小,范围广,涵盖的内容全面而丰富。基础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灵活性的题目要占20%左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要占2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应适当地压缩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客观性的题目应占比较重的份量。 6﹑题目类型 (1)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2)判断题:(下列各小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3)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4)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5)图表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6)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7)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四﹑考试内容﹑要求 绪论 1、了解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2、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3、掌握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了解宇宙、天体的概念。太阳系的起源、日地距离和地月距离的计算 2、掌握恒星和星系、地月系、太阳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明和后果。了解时间和历法的计算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3、掌握四季和五带形成的原因及划分 4、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第四节 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 1、 了解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的基本概念和使用 2、 掌握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的异同点 第五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1、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理化特征 2、掌握地球的内、外圈层结构特征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1、了解海陆起伏曲线和岛屿类型 2、掌握海陆分布特征和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地壳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 1.了解矿物、岩石的种类、基本特征和鉴定方法 2.掌握岩石的成因和形成过程 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了解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 2.掌握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 3、掌握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形态特征及野外鉴别 第三节 大地构造学说 1、了解各种大地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演进和主要理论内容 第四节 火山与地震 1、了解火山、地震的基本知识 2、掌握火山、地震的地理分布规律 第五节 地壳的演变 1.了解地壳演化简史 2.掌握地质年代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1﹑了解太阳辐射及其通过下垫面引起大气增温、冷却的物理过程中各相关概念 2﹑掌握大气成分及其作用、大气分层的各层特征 3﹑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削弱作用 4、掌握空气内能变化的两种情况 5、熟练掌握大气温度随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大气水分和降水 1﹑了解水相变化原理,蒸发的影响因素 2﹑了解水汽的凝结现象(露、霜、云、雾等) 3、掌握凝结条件和满足条件的途径 4﹑熟练掌握降水的形成、地理分布规律 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1、了解作用于空气的各种力的定量表述,产生于大气中的水平运动及其变化 2﹑掌握气团、锋的定义、特征、分类和天气模式 3、熟练掌握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及其形成 4、熟练掌握冷性反气旋、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结构、天气模式与运动变化规律 第四节 气候的形成 1、了解气候的概念和气候系统的组成 2﹑了解天文辐射的计算与时空分布特点,熟练掌握天文气候带的划分 3﹑了解环流变异与气候异常,掌握环流的热量输送与水分循环 4﹑掌握海陆冷热源作用对气温、降水和周期性风系的影响,熟练掌握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区别指标 5、掌握地形对气温、降水和地方性风的影响 6、了解冰雪覆盖的气候效应 7﹑掌握低、中、高纬度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特征和地区分布 8、了解高山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及其地域不同 第五节 气候变化 1﹑了解气候变化的史实,掌握气候变化的特征 2﹑了解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 3、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掌握城市气候特征 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 第一节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 2﹑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3﹑掌握水循环基本过程、类型与层次结构 4、掌握水量平衡概念、研究意义和水量平衡方程 第二节 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 1、了解海洋的起源 2、了解海水的组成和海水温度、密度和透明度 3、掌握世界大洋的区分和海的分类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1﹑了解潮汐与潮流、波浪 2、掌握洋流的成因、模式和主要洋流 第四节 海平面变化 1、了解7万年来的海平面变化 2、了解近百年的海平面变化 3、了解21世纪海平面上升预测 第五节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1、了解各种海洋资源的基本情况 2、了解海洋环境保护 3、熟练掌握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六节 河流 1﹑了解河流的概念、水情要素和河水的运动 2﹑掌握河川径流形成、变化和河流补给的形式、特点,并了解它们的定量计算方法 3、 熟练掌握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七节 湖泊与沼泽 1﹑了解湖泊、沼泽的水文特征 2、掌握湖泊、沼泽成因和类型 第八节 地下水 1﹑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2﹑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 3、 掌握岩石的水理性质 4、 掌握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种地下水的特征 第九节 冰川 1、了解地球上冰川的分布情况 2、掌握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及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地貌 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了解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掌握地貌的成因及基本地貌类型 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1.了解风化作用和块体运动 2.掌握坡地重力地貌的类型 第三节 流水地貌 1.了解各种流水地貌的形成过程 2.掌握流水地貌主要成因及类型 第四节 喀斯特地貌 1.了解各种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2.掌握喀斯特地貌主要成因及类型 第五节 冰川与冰缘地貌 1.了解各种冰川、冰缘地貌的形成过程 2.掌握冰川、冰缘地貌主要成因及类型 第六节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1.了解各种风沙、黄土地貌的形成过程 2.掌握风沙、黄土地貌主要成因及类型 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1.了解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的类型 2.掌握海岸地貌主要成因及类型 第六章 土壤圈 第一节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1、了解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土壤剖面、土壤发生层次与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3、了解土壤矿物、有机质的形成,来源与组成 4、掌握土壤固相的物质诊断特性 5、了解土壤空气及其运动,土壤的热量状况,土壤水分及其分布 6、掌握土壤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1、了解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土壤形成的气候,岩石圈因素,水圈因素和时间因素的作用 2、掌握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和土壤形成的人为因素 3、了解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4、掌握主要成土过程 第三节 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1、了解中国土壤分类情况,了解国际土壤分类的发展 2、了解世界土壤分布 3、掌握土壤的分布规律 第四节 土壤类型特征 1、了解森林土纲系列,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水成型土纲系列,过渡型土纲系列,岩成型土纲系列和人为土纲的概况 2、掌握各类土纲的诊断特性 第五节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了解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概况 2、掌握土壤资源的概念 3、掌握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土壤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措施 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物界 1、 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和生物进化阶段 2、掌握生物划分类型的方法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 1、了解环境的概念;生态因子的作用及其分类 2、掌握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3、了解生物与气候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4、了解生物与地形的关系 5、了解土壤的机械组成以及土壤酸碱度对生物的影响 6、掌握土壤水分和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7、掌握水对生物的重要意义 8、了解水对陆生、水生生物的影响 9、掌握生物种间关系的基本类型 10、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类型 第三节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1、了解种群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2、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 3、掌握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4、了解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状况 5、了解群落的外貌与植物的生活型 6、掌握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多样性 7、了解群落的种间关联 8、了解群落内的光照、温度、水分和空气状况 9、掌握生物群落的动态及群落对环境的作用 10、了解群落的形成、分类以及植物、动物群落的分类 第四节 生态系统 1、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分和结构 2、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3、了解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 第五节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1、了解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生物群的外貌、分布和地理特征 2、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与灌丛生物群以及荒漠生物群的基本特征 3、了解温带落叶阔叶林生物群、温带草原生物群和寒温带针叶林生物群的基本特征 4、了解寒带生物群的基本特征 5、了解草甸和沼泽生物群的基本特征;我国草甸生物群的分布和开发利用 6、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分布规律 7、了解浮游生物、漂浮生物、自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长环境 8、了解淡水生态系统 9、了解海洋生态系统 10、掌握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第六节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1、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2、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3、掌握生态农业的优点和类型 第七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意义和价值 2、了解全球和中国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 3、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 3、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1、了解地带性规律学说的形成背景 2、了解地带性规律研究的近期发展 3、掌握地带性规律学说的本质含义 4、掌握非地带性规律 5、了解地域分异的尺度 6、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人地关系研究 1、 了解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表现 2、 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 3、掌握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五﹑试题结构
六﹑考试要求 本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考生应带备钢笔(或蓝、黑圆珠笔)、铅笔、橡皮、三角板(或直尺、量角器),但不得携带任何教材、参考资料、工具书、笔记本、作业本、纸张、电子读物和电子器具等进入考场。
七、指定参考书
《自然地理学》 伍光和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地理》 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插班生
二、考试目的 《中国地理》课程考试是在考察学生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注重考查学生对于区域地理学的概念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国情和基本国策;掌握我国各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和差异;了解我国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主义建设概况;本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分到高分共分“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是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概念、特征、规律、方法等)并且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熟练掌握,指学生能够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准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的中国地理知识去解决区域内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其目的在于考核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的理论掌握的程度和实践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 4、试题总数:38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分量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认识性的题目占2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应适当压缩大题目,使其在考分中所占比例较小。客观性的题目应占比较重的份量。 6,题目类型 (1)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2)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弧内打“/”,错的打“X",每题1分,共5分) (3)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5)读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6)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7)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四、考试内容,要求 (一) 区域与疆界 1、了解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区位; 2、掌握中国的疆界和中国 的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
(二) 自然结构 1、了解中国的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矿产以及风景旅游资源的分布概况和结构;了解地域分异规律和景观划分。 2、掌握中国的地貌特征以及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及方法。
(三) 海岸及海域 1、了解中国的海域环境; 2,掌握中国的海洋资源、海岸、海港和海岛的基本概况。 (四) 人口与经济发展 1、了解我国的人口及其存在的问题;土地利用与农业开发状况;工业、交通运输和城市的分布情况; 2、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动态; 3、熟练掌握我国人口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辨证关系和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方向与理论。 (五)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格局与文化差异以及宗教信仰; 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现代化结合的趋势。
(六) 东北区 1、了解东北的环境和资源特征; 2、掌握东北的产业基础与经济发展情况,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
(七) 华北区 1、了解华北地区的地理概况;了解首都经济圈和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情况。 2、掌握水资源缺乏是华北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 (八) 晋陕内蒙古区 1、了解晋陕内蒙古区的地理概况;了解土地退化的原因以及省区内部的差异; 2、掌握该区的能源重化工业和草原畜牧业基地的特点。 (九) 长江中下游区 1、了解该区的自然条件;了解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前景; 2、掌握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特征与产业结构。 (十) 东南区 1、了解东南区的资源、环境特点;了解台湾、香港与澳门的基本情况; 2、掌握资源、环境评价的方法,闽粤和海南省的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 (十一) 西北区 1、了解西北区地质环境、绿洲农业和畜牧业、工业与交通运输; 2、掌握西北区的水系特征和干旱气候;熟悉掌握西北区的地貌特征。 (十二) 西南区 1、了解西南区的地质环境与气候特征;农业与土壤,工业与交通运输; 2、掌握西南区的地貌特征、水文与植被; 3、熟悉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 (十三) 青藏区 1、了解青藏区的地壳演化与青藏高原的形成;了解该区的工业与交通概况、畜牧业与种植业的情况;了 解植被、土壤与自然地带的分布; 2、掌握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河流与湖泊。
五、试题结构 (内容、题型、分数分配)
六、考试要求 本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考生不得携带任何纸张、教材、笔记本、作业本、参考资料、电子读物、电子器具和工具书等进入考场。
七、指定参考书
《中国地理》 陈传康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