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 Ⅰ 考试要求 注重考查考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及其运用,考查考生对中外教育发展中的理论思想与教育实践的理解和把握。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对本课程有关的名词、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正确记忆。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象,运用有关理论说明现实问题。 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识记25%、理解55%,应用15%,其他5%。 Ⅱ 考试内容大纲 上编 中国教育简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教育的起源和古代学校的萌芽 (二)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考核要求 (一)中国教育的起源和古代学校的萌芽 1、识记:(1)中国原始教育的社会性 (2)原始教育的主要内容 2、理解:原始状态下的教育的主要特点 (二)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识记:“辟雍”、“痒”、“序”、“六艺”、“学在官府”的基本概念及“六艺”的内容。 2、理解:西周教育制度的概况及特征。 3、应用:分析“六艺”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有那些积极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官学兴衰与私学兴起的发展 (二)儒家教育思想 (三)墨家的教育思想 (四)《礼记》的教育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官学兴衰与私学兴起的发展 1、 识记:(1)官学、私学、“百家争鸣”的概念。 (2)官学衰落的原因。 2、 理解:(1)私学兴起的社会背景及其特点。 (2)了解百家争鸣 3、 应用:简析私学兴起的作用与意义。 (二)儒家教育思想 1、识记:(1)“儒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六经》的概念。 (2)孔子教育的作用。 (3)孟子的“五伦”。 2、理解:(1)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 (2)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原则。 (3)孔子学思并重的教学思想。 (4)孔子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 (5)孟子的教育原则与方法。 (6)孟子的“性善论”与教育作用论。 (7)荀子的“性恶论”与教育作用论。 3、应用:(1)如何评价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比较孟荀教育作用论的异同。 (三)墨家的教育思想 1、识记:“染丝说”概念 2、理解:墨家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3、应用:墨家学派的教育教学思想与儒家的异同。 (四) 《礼记》的教育思想 1、识记:(1)《大学》 (2)三纲领八条目 (3)《学记》 2、理解:《学记》中的六条教育教学原则。 3、应用:分析和评价《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 第三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秦汉的文教政策 (二)汉朝的教育 (三)魏晋南北朝的教育 (四)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秦朝的文教政策 1、识记:(2)“书同文”、“焚书坑儒”的具体内容 (3)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2、理解:(1)秦朝文教政策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2)简述“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制度。 3、应用:秦朝文教政策的主要特点,对其作出简要分析和评价 (二)汉朝的教育 1、识记:(1)独尊儒术的确立。 (2)“太学”的建立。 (3)汉代“宫邸学”和“鸿都门学”的含义。 2、理解:(1)汉代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过程及其意义。 (2)汉朝宫学的学制系统。 (3)汉朝太学的基本特点。 (4)汉朝私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应用:(1)汉朝文教政策的主要特点,对其作出简要分析和评价。 (三)魏晋南北朝的教育 1、识记:(1)“国子学”的概念以及国子学创办的原因。 2、理解:(1)魏晋南北朝私学的发展及特点。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专科学校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 (四)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1、识记:“三纲五常” 2、理解:董仲舒关于教育作用思想。 3、应用: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的合理与不合理观点分析,对于今天教育教学的启发意义。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隋唐的文教政策 (二)隋唐的学校教育制度 (三)隋唐的科举制度 (四)韩愈的教育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隋唐的文教政策 1、识记:(1)“重振儒术”的含义及其主要措施 2、理解:(1)“重振儒术”对唐代教育的影响。 3、应用:(1)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的主要特点,分析并进行评价。 (二)隋唐的学校政策 1、识记:(1)唐朝学校教育体系的内容。 (2)唐朝“六学”、“二馆”的概念及内容。 2、理解:隋唐中央官学、地方官学和私学的发展。 3、应用:分析唐朝教育制度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三)隋唐的科举制度 1、识记:(1)选士制度的基本发展历程。 (2)“科举制”的含义。 (3)唐朝科举考试的考试程序、考试科目和方法。 2、理解:科举制的产生、实施和演变。 3、应用:科举考试制度的作用和影响。评价其对现代教育的借鉴意义。 (四)韩愈的教育思想 1、识记:(1)《师说》及其教师作用、任务的论述。 2、理解:(1)《师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关于学习观和人才观的论述。 3、应用:分析评价韩愈的人才观。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宋朝的文教政策 (二)宋朝的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 (三)宋朝的书院 (四)元朝的教育 (五)朱熹的教育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宋朝的文教政策 1、识记:(1)北宋兴学、苏湖教法和三舍法的概念。 2、理解:(1)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2)宋朝文教政策的主要特点。 (3)分析北宋三次兴学失败的原因。 (二)宋朝的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1、识记:(1)“国子监”、“太学”“律学”、“算学”的概念 (2)宋朝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的发展与特点。 2、理解:(1)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 (2)相对于隋唐时期,宋朝的科举制度在科目、内容和方法上的发展。 3、应用:科举选士制度对于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三)宋朝的书院 1、识记:(1)“书院”的概念。 (2)北宋著名六大书院、南宋著名四大书院。 2、理解:(1)书院产生的原因。 (2)宋朝书院的兴衰历程。 3、应用:(1)分析评价书院制度的意义、作用和影响。 (四)元朝的教育 1、识记:(1)元朝时期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发展。 (2)“怯薜入士”和“官吏出职” 2、理解:元代书院的官学化。 3、应用:元朝的选士制度的特点及其意义。 (五)朱熹的教育思想 1、识记:(1)“理学”、“朱子学习法”的概念。 (2)朱熹关于教育内容、原则、方法的基本主张。 2、理解:(1)朱熹其人及理学教育。 (2)以理学理论阐释教育目的和作用。 (3)朱熹“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 3、应用:“朱子读书法”对我们学习的启示。 第六章 明、清(******战争前)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明清的文教政策 (二)明朝的教育制度 (三)清朝的教育制度 (四)明清的私学 (五)明清的科举制度 (六)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七)颜元的教育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明清的文教政策 1、理解:(1)理学作为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在文教上的表现。 (2)明清的文教政策的特点 2、应用:分析明清时期文教政策给当时和后世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二)明朝的教育制度 1、识记:(1)明朝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发展。、 (2)“宗学”和“武学”的概念。 (3)明朝地方官学的学校 2、理解:明清时期书院的发展。 (三)清朝的教育制度 1、识记:清朝中央官学的内容。 2、理解:(1)清朝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发展。 (2)清朝时期书院呈现的特点及分析原因。 (四)明清的私学 1、识记:蒙学、经馆、义学、社学的概念、蒙学教育机构 2、理解:分析明清教育中私学的发展及其显著特点。 (五)明清的科举制度 1、识记:“四级考试”、“春闱”的概念。 2、理解: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的发展。 3、应用:明朝创行八股取士的意义和影响。 (六)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1、识记:“知行合一”、“致良知”和程朱理学的概念。 2、理解:(1)分析王守仁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2)以“心学”理论“心即理”、“致良知”说为依据,阐明教育作用和目的的主张及儿童教育思想。 3、应用:比较朱熹、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异同。 (七)颜元的教育思想 1、理解:(1)对理学教育的批判。 (2)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3)关于教育目的、内容和教育方法的主张。 2、应用:评述颜元的教育思想的意义及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第七章 晚晴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清末的教育 (二)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三)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四)“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五)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六)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教育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清末的教育 1、识记:(1)教会学校开办的背景及教会学校的特点。 (2)《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和《真命诏旨书》 2、理解:(1)清末教育衰落的表现。 (2)太平天国文教制度的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及。 3、应用:太平天国教育改革的意义与影响。 (二)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1、识记:(1)洋务教育产生的背景。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教育的含义。 (3)京师同文馆 (4)新学堂的类别及其办学特点。 2、理解:(1)洋务时期教育活动的主要革新形式,创办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 (2)留学教育的实施及特点。 3、应用:洋务教育影响。 (三)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1、识记: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2、理解:(1)维新运动创办新式学堂的主要办学特点。 (2)百日维新中教育改革的措施。 (3)维新派、顽固派与洋务派在教育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四)“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1、识记:(1)“新政”时期创设的新学制及其性质特点。 (2)科举何时最终废除。 2、理解:(1)新学制的颁布促进学校的发展。 (2)科举制在近代经历的改革过程及最终废除。 (五)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1、理解:(1)张之洞其人及其对近代教育改革的贡献。 (2)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3)关于学制改革、师范教育、留学教育、实业教育的主张。 2、应用:怎样分析评价“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六)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教育思想 1、识记:(1)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想的学校教育制度。 (2)梁启超关于新学制的设想。 2、理解:(1)康梁关于教育目的、作用的主张。 (2)康梁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及其变科举、兴学校的主张。 (3)康梁关于儿童教育、女子教育的论述。 (4)严复的教育目的 (5)关于讲求实用、中西兼学的教育内容。 (6)关于注重实证的教育方法论。 3、应用:(1)评价梁启超关于培养“新民”的主张。 第八章 民国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教育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四)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五)扬贤江的教育思想 (六)陶行知的教育实际与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1、识记:(1)“壬子、癸丑学制” (2)“五育”的教育宗旨 2、理解:(1)蔡元培制定的新教育宗旨的意义。 (2)“壬子、癸丑学制”的主要内容。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教育 1、识记:(1)北洋政府时期复古主义教育的原因以及其主要内容。 (2)1922年“新学制” 2、理解:(1)北洋政府教育宗旨的性质和作用。 (2)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的措施及其特点。 (3)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潮。 (4)1922年的“新学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其意义。 (5)新民主主义教育产生的条件以及其特点。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1、识记:(1)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宗旨。 (2)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 3、应用:(1)乡村教育运动的意义。 (2)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大学院制失败的原因。 (四)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1、理解:(1)蔡元培关于“五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思想。 (2)蔡元培关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 (3)蔡元培关于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 (五)扬贤江的教育思想 1、理解:扬贤江的教育思想 (六)陶行知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1、识记:(1)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2)“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含义。 2、理解:(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应用:评价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文教方针政策 (二)各级各类教育 二、考核要求 (1)文教方针政策 1、识记:(1)瑞金时期农业革命根据地的文教方针政策的内容 (2)延安时期抗日根据地文教政策提出的背景及其内容。 (二)各级各类教育 1、理解:(1)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方针。 (2)抗日根据地的各种学校的基本情况。 2、应用:革命根据地办教育的基本经验。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的教育 (二)1956—1976年的教育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 二、考核要求 (一)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的教育 1、识记: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概况 2、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体制改革。 (二)1956—1976年的教育 1、识记: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探索历程 2、理解: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特点。 3、应用:评价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思想以及分析其影响。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 1、识记:“义务教育”、“科教兴国” 2、理解:(1)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探索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深化改革。 3、应用:(1)联系实际谈谈对我国义务教育的看法。 (2)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 下篇 外国教育简史 第十一章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教育 一 、考核知识点 (一)古希腊教育 (二)古希腊教育思想 (三)古罗马教育 (四)古罗马教育思想 二、考核要求 (一)古希腊教育 1、识记:(1)荷马史诗、 (2)斯巴达教育 (3)雅典教育 (4)智者学派教育 2、理解:(1)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产生的原因。 (2)古典时代雅典教育的特点。 (3)希腊化时代的教育的变化。 3、应用:比较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二)古希腊教育思想 1、识记:(1)“智德统一”论;(2)“苏格拉底法”(3)“七艺” (4)学园 (5)产婆术 (6)《雄辩术原理》 (7)和谐教育 (8)自由教育 2、理解:(1)柏拉图关于国家教育制度的设想。 (2)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 3、应用:分析“自由教育”的实质及对西方教育产生的影响。 (三)古罗马教育 1、识记:(1)“十二铜表法”;(2)共和时期罗马学校的分类。 2、理解:(1)罗马帝国时期教育的主要变化。 (2)古代罗马共和时期、帝国时期的的教育特点。 (3)基督教教育兴起的原因。 3、应用:比较古罗马学校教育与古希腊学校教育的异同。 (四)古罗马教育思想 1、理解:(1)古罗马教育家昆良体在教学方面的主张。 (2)西塞罗关于教学问题的主张 2、应用:比较古罗马教育思想与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异同。 第十二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一 、考核知识点 (一)基督教教育 (二)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三)西欧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 (四)经院哲学与西欧中世纪教育 二、考核要求 (一)基督教教育 1、识记:(1)教会学校 (2)修道院学校 (3)大教堂学校 (4)堂区学校 3、应用:分析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及对教育的影响。 (二)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1、识记:(1)宫廷学校 (2)骑士学校 2、理解:骑士教育的内容及其特点。 3、应用:分析中世纪世俗教育与基督教教育的关系。 (三)西欧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 1、识记: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 2、理解:(1)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及其影响。(2)城市学校的产生及其特点。 (3)中世纪大学的的组织制度。 3、应用:(1)分析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色。 (2)中世纪大学对今天的大学改革具有什么样的启示。 (四)经院哲学与西欧中世纪教育 1、识记:经院哲学 2、理解:经院哲学的产生对西欧教育的影响。 第十三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 、考核知识点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二、考核要求 (一)文艺复兴的教育 1、识记:(1) 伊拉斯谟 (2)蒙田 (3)“快乐之家” 2、理解:(1)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2)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3)伊拉斯谟和蒙田的教育思想 3、应用:分析人文主义教育的意义、局限,及西欧教育的思想。 (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识记: (1)强迫教育 (2)马丁·路德 (3)耶稣会学校管理的特点。 2、理解:(1)宗教改革对西欧教会和教育的影响。 (2)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的教育思想。 3、应用:(1)分析宗教改革教育的意义、局限,及对西欧教育的影响。 (2)比较分析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异同。 十四章 17—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 一 、考核知识点 (一)17—19世纪的英国教育 (二)17—19世纪的法国教育 (三)17—19世纪的德国教育 (四)17—19世纪的俄国教育 (五)17—19世纪的美国教育 (六)17—19世纪的日本教育 二、考核要求 (一)17—19世纪的英国教育 1、识记: (1)文法学校 (2)公学 (3)“星期日学校” (4)“导师制” (5)“新大学运动” (6)1870年《初等教育法》 (7)学园 2、理解:(1)学园产生的原因。 (2)关于贫穷儿童教育和就业关系的争论。 (3)《初等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3、应用:从“济贫法”、“权利法案”、“宗教宽容法”到教育补助资金法案的制定,分析英国近代教育建立的过程。 (二)17—19世纪的法国教育 1、识记: (1)国立中学 (2)市立中学 (3)耶稣会学 (4)基督教学校兄弟会 (5)《基佐教育法案》和《费里教育法案》 2、理解:(1)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教育观。 (2)法国大革命期间提出的教育计划。 (3)17—19世纪法国教育改革历程。 3、应用:比较分析英国和法国近代教育制度建立过程中国家和教会的作用。 (三)17—19世纪的德国教育 1、识记: (1)文科中学 (2)实科中学 (3)“泛爱主义教育” (4)洪堡教育改革 (5)柏林大学 2、理解:(1)17世纪前后德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的原因和内容。 (2)实科中学产生的原因。 (3)泛爱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3、应用:(1)分析洪堡德教育改革对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四)17—19世纪的俄国教育 1、识记: (1)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 (2)《国民学校章程》 (3)《大学附属学校章程》 2、理解:(1)总结近代俄国教育的特点。 (2)彼得一世教育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3)19世纪60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五)17—19世纪的美国教育 1、识记: (1)公立学校运动 (2)《毛雷尔拨地法》 2、理解:(1)殖民地时期教育的主要特色。(2)公立学校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3)教育分权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历程。(4)学术型大学的创立。 3、应用:(1)评价美国公立学校运动。 (六)17—19世纪的日本教育 1、识记:(1)《学校令》 (2)《教育敕语》 2、理解:(1)日本文化教育的主要特色。 (2)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改革的主要政策和内容。 (3)《学校令》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历程。 3、应用:从日本教育法令的变化,分析明治维新后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第十五章 17—19世纪西方教育思想 一 、考核知识点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二)洛克的教育思想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四)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 (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六)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七)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二 、考核要求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识记: (1)《大教学论》 (2)“泛智教育” (3)“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2、理解:(1)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基础。 (2)“教育适应自然”是如何提出的。 (3)关于学校教育体系的论述。 (4)关于普及教育思想的论述。 (5)教学原则的主要内容。 (6)夸美纽斯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3、应用:(1)分析和评价夸美纽斯在教学论上的贡献。 (2)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在那些方面有创新,存在那些局限? (二)洛克的教育思想 1、识记: (1)《教育漫话》 (2)“白板说” (3)“绅士教育” 2、理解:(1)洛克教育思想与其政治观和哲学观的联系。 (2)简述洛克的“白板说”及其提出的意义。 (3)“绅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洛克重视绅士家庭教育、轻学校教育的原因。 3、应用:分析和评价洛克关于体、德、智教育内容的论述。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1、识记: (1)《爱弥儿》 (2)“自然教育” (3)自然教育论 2、理解:(1)卢梭教育思想的政治观和社会观的基础。 (2)自然教育思想提出的原因。 3、应用:(1)分析和评价卢梭的自然教育的思想。 (2)分析和评价卢梭关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各阶段内容和方法的论述。 (四)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 1、识记:(1)《林哈德与葛笃德》 (2)要素教育论 2、理解:(1)重视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观。 (2)“学校德育情感化”的提出。 (3)进行智育教育的两个原则。 (4)关于体育和劳动教育的论述 (5)裴斯泰洛奇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3、应用:分析评价裴斯泰洛奇“要素教育”的思想基础和基本内容。 (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识记:(1)教育过程的三个阶段 (2)“形式阶段说” 2、理解:(1)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 (2)赫尔巴特关于管理、教学和训练的论述及三者的关系。 (3)关于依据兴趣设置课程的主张。 (4)赫尔巴特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 3、应用:(1)分析和评价赫尔巴特关于教学“形式阶段论”思想的论述。 (六)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1、识记: (1)《人的教育》 (2)人的“自动”发展 (3)“恩物” (4)幼儿园 2、理解:(1)福禄贝尔教育思想的哲学和神学基础。 (2)“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的提出。 (3)人的“自动发展”思想的基础。 (4)福禄贝尔儿童发展的三个阶段。 (5)福禄贝尔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 3、应用:(1)评价福禄贝尔关于幼儿教育的论述。 (2)分析和评价儿童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关系。 (七)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1、识记: (1)《教育论》 2、“知识价值”观 (3)自然教学 2、理解:(1)斯宾塞教育思想的哲学和社会学基础。 (2)实用知识和装饰知识对立的论述。 (3)人的完满生活的五种活动,与人的五种活动相对应的五种知识。 3、应用:(1)分析和评价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 (2)斯宾塞关于德育和体育的论述提出了那些新的主张? 第十六章 现代外国教育 一 、考核知识点 (一)英国现代教育 (二)法国现代教育 (三)德国现代教育 (四)美国现代教育 (五)日本现代教育 (六)俄国现代教育 二、考核要求 (一)英国现代教育 1、识记: (1)1902年的《巴尔福教育法》 (2)《费舍教育法》 (3)《巴特勒教育法》 (4)现代中学 (5)综合中学 2、理解:(1)1902年的《把福尔教育法》对英国教育领导体制发展的影响。 (2)《巴特勒教育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内容。 (3)20世纪50—80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3、应用:(1)分析评价《巴特勒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二)法国现代教育 1、识记: (1)统一学校 (2)“郎之万—瓦隆方案” 2、理解:(1)“郎之万—瓦隆方案”的基本原则及对法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2)戴高乐教育改革的内容。 (3)法国现行的教育制度的特点。 3、应用:分析评价法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三)德国现代教育 1、识记: (1)“汉堡协定” (2)德国中学的三种类型 (3)“双元制职业教育” 2、理解:(1)“汉堡协定”对联邦德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2)20世纪以来德国教育的发展以及现行教育制度。 3、应用:分析和评价德国教育体制的主要特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四)美国现代教育 1、识记: (1)“初级学院” (2)《国防教育法》 (3)“八年研究计划” (4)“新三艺” (5)“综合中学” 2、理解:(1)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美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2)60年代课程改革运动及其影响。 (3)美国现行的教育制度的特点。 3、应用:(1)分析和评价《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总结和分析美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五)现代日本教育制度 1、识记:(1)《教育基本法》 (2)《学校教育法》 2、理解:(1)《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产生的背景。 (2)二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3)日本现行教育制度的特点。 3、应用:(1)分析和评价《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对日本教育的影响。 (六)俄国现代教育 1、识记:(1)“统一劳动学校” (2)“综合教学大纲” 2、理解:(1)建国初期关于“统一劳动学校”问题上的争论。 (2)20年代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革和争论。 (3)30年代教育全面整顿的背景和经验教训。 (4)前苏联各大教育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3、应用:(1)分析和评价50年代以来前苏联教育改革的主要解决问题及经验。 第十七章 现代外国教育思想 一 、考核知识点 (一)新教育运动 (二)进步教育 (三)杜威的教育思想 (四)实验教育学 (五)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二 、考核要求 (一)新教育运动 1、识记:(1)新教育运动的主要教育论点。 (2)新教育运动的概念 (3)“新学校” (4)“劳动学校” (5)蒙台梭利 2、理解:(1)“新学校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2)“公民教育”和“劳动学校”产生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3、应用:(1)分析和评价欧洲“新学校”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2)评述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 (二)进步教育 1、识记:(1)进步教育的教育革新的基本历程。 (2)“昆西教学法” (3)“道尔顿制” (4)“有机教育学校” 2、理解:(1)设计教学法的内容 (2)“道尔顿制”中的教育主张与做法。 (三)杜威的教育思想 1、识记:(1)“教育即生长” (2)“教育即生活” (3)“教育无目的”论 (4)“儿童中心论” (5)“做中学” 2、理解:(1)杜威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 (2)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基本见解。 (3)“教育无目的”论的依据及主要内容。 (4)“儿童中心论”和“做中学”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内容。 3、应用:(1)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2)评价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四)实验教育学 1、识记:(1) “实验教育学” (2)“梅伊曼”、“拉伊”、和“桑代克” 2、理解:(1)“梅伊曼”、“拉伊”、和“桑代克”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比较。 (五)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1、识记:(1)要素主义教育 (2)永恒主义教育 (3)改造主义教育 (4)存在主义教育 (5)结构主义教育 2、理解:(1)现代西方教育思潮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基础及代表人物。 3、应用:(1)分析新传统教育思想流派与传统教育思想流派的联系与区别。 (2)分析“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法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本科目使用答题卡。 二、试卷内容比例 中国教育史部分占50%,外国教育史部分占50% 三、试卷题型比例 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选择题占20%,非选择题占80%。 四、试题难度比例 容易题目约占30%,中等题约占50%,难题约占20%。 Ⅳ.参考书目 刘垚玥 卢致俊主编. 《中外教育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Ⅴ.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科举制度创立于(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宋朝 二、名词解释 太学 三、简答题 简述中世纪教会对西方教育的影响。 四、论述题 试分析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