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生态学基础
本试卷共4页,56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2. 答卷前,考生务必按答题卡要求填写考生信息栏、粘贴条形码。 3. 答题卡上选择题选项有[A][B][C][D][E]5个信息点,考生应根据试题的实际情况填涂答 案。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试题答案的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4.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按题号顺序作答,并注明大 题号和小题号。如需改动,先划掉需改动部分再重新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到国际议程的著作是 A. 寂静的春天 B. 增长的极限 C. 人类环境宣言 D. 我们共同的未来 2. 我国发生石漠化的地区主要是 A. 西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黄土高原 D. 华北地区 3. 很多重金属对生物有显著毒性,引起日本水俣病的重金属元素是 A. 镉 B. 汞 C. 铅 D. 铬 4. 下列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A. 岩石圈的上层 B. 水圈 C. 大气圈的上层 D. 大气圈的下层 5. 植物春化作用的主导因子是 A. 温度 B. 湿度 C. 光照 D. 氧气 6. 在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dN/dt=rN(1-N/K)中,当种群增长率dN/dt为最大值时的N值是 A. K B. K/2 C. K/3 D. K/4 7. 大马哈鱼平时生活在海洋中,在生殖季节却要成群结队洄游到淡水河流中产卵,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因子的 A. 综合作用 B. 主导因子作用 C. 阶段性作用 D. 补偿作用 8. 下列属于r-策略者特征的是 A. 幼年成活率高 B. 发育缓慢 C. 体型小 D. 寿命长 9. 由东南亚飞蝗引起的蝗灾属于 A. 年波动 B. 季节性消长 C. 生态入侵 D. 种群爆发 10. 下列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 从弃耕地上开始的演替 B. 从10米深的湖底开始的演替 C. 从岩石表面开始的演替 D. 从火山熔岩基质上开始的演替 11. 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 A. 气候顶极 B. 动物顶极 C. 土壤顶极 D. 地形顶极 12. 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 A. 稀有种 B. 偶见种 C. 伴生种 D. 优势种 13. 下列属于不完全循环的是 A. 氮循环 B. 磷循环 C. 水循环 D. 碳循环 14. 群落的镶嵌性在群落外貌上表现为斑块相间,这种结构属于群落的 A. 垂直结构 B. 水平结构 C. 时间结构 D. 营养结构 15. 下列有关营养级的叙述,表达错误的是 A. 通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B. 自然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很少有超过六级的 C. 营养级的能量锥体一定是金字塔形的 D. 营养级的生物量锥体一定是金字塔形的 16.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是 A. 紫菜 B. 草鱼 C. 蚯蚓 D. 草菇 17. 下列陆地生态系统中国净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 A. 热带雨林 B. 冻原 C. 北方针叶林 D. 温带草原 18. 洋葱与食用甜菜种在一起能相互促进生长。他们之间传递的信息属于 A. 物理行为 B. 化学行为 C. 行为信息 D. 营养信息 19. 近几年,我国西南地区的大理石墓碑以及建筑装饰材料表面腐蚀非常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霜冻的作用 B. 风蚀的作用 C. 紫外线的照射 D. 酸雨的作用 20. 自然界中凡是提供人类生活和生产需求的任何形式的物质,均可称为 A. 自然资源 B. 矿产资源 C. 可再生资源 D. 生物资源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1. 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 22. 按环境的主体划分,可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半人工环境和人工环境。 23. 熊猫的生态幅比麻雀的窄。 24. 生态因子的不足或过多对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都具有限制性作用。 25. 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种群的最终产量总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26. 指数增长模式适用于描述与密度相关的种群离散增长。 27. 生活型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是生物趋同适应的结果。 28. 生物群落保持养分的能力随着演替的进行而减弱。 29. 生长在高山上的植物茎干杆粗短、叶面缩小、毛绒发达主要是低压所致。 30. 生活在高纬地区的恒温动物往往比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小。 31. 稳定的环境对K-选择的物种是有利的。 32. 在群落结构的形成过程中,生物的物种是有利的。 33.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对全球碳循环产生重大影响。 34. 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环境不包括有机物。 35. 林德曼效率是同化效率、生长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 36. 无脊椎动物的生长效率通常低于内温性脊椎动物。 37. 稀有草原属于温带草原。 38. 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红树植物具有耐盐性。 39. 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景观生态学 有别于其他生态学科的主要特点。 40. 太阳辐射能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 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淡水生态学和岛屿生态学等。 42. 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为_________;这个物种实际 占有的生态位空间为_________。 43. 主要的温室气体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44. 世界的森林类型依据气候带主要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温带落叶阔叶林和 北方针叶林。 45. 一种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释放某种物质,会对其他植物的生长抑制或促进作用,这种现 象在生态学里被称为_________;其中产生作用的这种物质被称为_________。 46. 陆地生态系统群落的水平地带性分布通常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47. 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全部生产量称为_________;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作 用,剩下课用于生长和生殖的部分,称为_________。 48. 植物的生态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土壤生态型三种。 49. 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称为_________;能量 和物质通过食物链形成的转移运动状态,称为_________。 50. 种群的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均匀型三种。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 种群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52. 请简述以水分为主导因子的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类型。 53. 请举例说明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 54. 请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类型和保护方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5.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近十多年来化肥的使用对农作物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 上,为解决全国粮食短缺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也破坏了全球氮循环平衡,造 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请论述工业氮肥的大量使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56. 人工营造的马尾松纯林容易遭受松毛虫的毁灭性危害,而天然林却很少发生此类危害。 请以该现象为例,陈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应用其理论阐述生态系统复杂性与稳定 性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